参观商朝殷墟、现代红旗渠的感想

首页    话 题-红旗渠征文    参观商朝殷墟、现代红旗渠的感想

 科贸服务中心工程部库管员  赵善学     

祖国64周年国庆节前,在集团领导的关怀下,集团党团组织带领党员、先进积极分子赴河南安阳参观学习。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化的重陶和红旗渠精神的教育,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安阳因发掘出殷墟甲骨文而闻名。这次我们参观了殷墟遗址地和以鼎为代表的商朝青铜器,看到了甲骨文和一些商朝人的生产、生活用品及车马坑等。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的发源地,经过数千年漫长时间的演变才发展到今天的汉字的。殷墟的发掘把古老中国有文字,实物可考的历史提前到三千多年前,也为后人研究商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人把安阳称为中国第七大古都是有道理的。

古老的华夏大地在古代世界历史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已不存在,大致在伊拉克一带)古中国、古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已不存在)、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同属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观。

我们是应该为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

我们游览了红旗渠的分水苑和青年洞。

红旗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林县(现林州)人民的非凡创举,被称为&"人工天河"。河南林县,地处太行山深处,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水贵如油。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书记,为彻底改变林县面貌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发动和领导全县人民以自力更生为主,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红旗渠。

林县人民虽然长期以来吃尽了缺水的苦,县委领导也做出了"引漳入林"的决定,但要想真正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上修建一条引水渠也并非易事。

红旗渠是跨省的浩繁工程,并且当时的生活条件、施工条件很艰苦。这里有三个不容易:首先是吃不饱,只好用野菜等来充饥,60年代初是我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粮食欠缺、物资匮乏,就是这样还要修渠干重活,为抢进度有时还要夜战。二是国家拿不出多少物资来支援红旗渠,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解决的物资(石灰、水泥、炸药等)要占到修渠需要的七成以上。三是红旗渠在半山腰,别说是汽车,连手推车都上不去,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只能用人力往上运。还有在山上打眼放炮排除险石(哑炮也伤人)要吊上几十米长的绳子在山崖下游荡,伤亡是免不了的。他们都是青壮年,有些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他们一心想着快点建好渠,可说是舍生忘死了。

所有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都被林县人民克服了。他们的信念就是修好渠,改变家乡面貌。

林县人民奋战十年建成的红旗渠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英勇的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奋战中将这些优秀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愧为我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林县人民在重新安排河山所发展的建设热情、干劲、勤劳、勇敢,大智大勇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此红旗渠建成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国际友人的惊叹和不可思议。

在人民群众重新安排河山,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面前有时赞美的语言和词汇不免有些苍白,正如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所说:红旗渠是一部写不完的书。红旗渠建成已四十多年了,它像一部红色经典,永远激励后人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奋斗。

我们应该立足本职,做好本职工作,为本单位的建设做贡献。